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 作文

孟母三迁作文

时间:2025-09-23 11:25:41
孟母三迁作文

孟母三迁作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孟母三迁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孟母三迁作文1

孟子小的时候,他家旁边是一片坟地,每到逢年过节的时候,都有人来这里给祖先上坟,他们磕头、烧纸还哭喊着:“哎呀,我的爷爷呀……哎呀,我的奶奶呀……”孟子听了,嗨,觉得挺有意思,于是模仿他们上坟、哭喊。孟母一看,“不行,我不能让儿子学着哭丧啊!得搬家。”

于是,孟母把家搬到了一个市场旁边,市场里热闹非凡,每天都有许多小商贩叫卖各种商品。孟子又模仿起来,孟母又决定搬家。

孟子家第二次搬家,邻居是个杀猪的,孟子每天都能听到隔壁杀猪时猪叫的声音,孟子觉得很好玩,经常模仿猪临死之前的惨叫声。孟子的母亲想:这不对劲啊,儿子整天学猪叫,养成了这种习惯可不好,还得搬家。

因此,她家搬了第三次家,这个地方很好,没有上坟人的哭喊声,没有市场里的叫卖声,也没有猪的惨叫声,只有学堂里学生们的朗朗读书声。孟子也很喜欢这个地方,整天趴在学堂的窗户外面跟着读:“子曰:学而时习之……”孟母看了,满意地说:“看来这次是搬对地方了。”

我觉得,孟母的做法很正确,为了给孟子一个合适的成长环境而搬了三次家,孟子在好的环境里勤奋学习,最终成了儒家的“亚圣”。这就是墨子所说的“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的道理。

孟母三迁作文2

我们知道,孟子三岁的时候,他阿爹就撒手人寰了。孟夫人是个深明教育之道的母亲,她深深地懂得成长环境对孩子的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小孟子,我们也知道,他是个十分聪明的孩子,极有模仿天赋。

起初他们家就住在火葬场旁边,那地方整天开追悼会,有许多吹鼓手在演奏哀乐,孟子就在一旁好奇地看着听着。当然,若是没有死人的时候,这些吹鼓手们都闲散在各自家中,也大都在孟家附近,孟子于是就跟其中一些人学吹打。不久就有人向孟夫人提议说,小孩子学这些恐怕是没有什么出息的,还是给他换个环境吧。孟夫人说:“你是不知道呀!小孩子从小接受音乐熏陶,能增加艺术细胞,提高艺术修养;更重要的是能学会一两样乐器,对日后的升学很有好处,听说城里人都花钱送自己孩子去学琴哩,现在阿轲他免费向人家学习,这是天大的好事呀!”这样过了几年后,小孟轲已经能熟练地演奏几样乐器了,他不但吹笙吹得好,鼓瑟也鼓得圆,就连缶与钟也能敲一两下子!孟夫人很高兴,但同时又寻思:孩子再过几年就得正式上学了,在正式上学前,应该先让孩子见见世面!孟夫人是精明之人,她把家搬到了市场旁边。

市场环境复杂,小孟轲很奇怪地暗中看到那米店的老板老往米中加入沙子,肉铺的屠户给肉里注水,菜贩子的称盘下面贴着一块大磁石,那烧卤店运来各式各样发臭的肉和死去的鸡。这些,小孟轲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了。不过他主要感兴趣的还是学着人家算数,并且很快掌握了其中的方法。他站在肉铺旁边看别人买肉,往往是肉刚称好他就能准确地报出价钱,旁人都十分惊奇。孟夫人知道后,当然也很高兴。

几年又过去了,孟子到上学的年龄了,精明的孟夫人把家搬到了学堂附近。这回孟子专心致志地读起书来了。在学校中孟子参加了口算竞赛获得了一等奖;参加作文竞赛也以观察深刻获得了特等奖;并且凭借自己的音乐特长,很快就进入了重点班。加上孟子又很懂礼貌,见了先生鞠躬鞠得特别好(这是从殡仪馆学来的),先生们都特别喜欢他,把他做为学校的重点培养对象。后来,我们都知道,他当然成为了成功人士。

孟母三迁作文3

孟母为了让孟子受到良好的教育,几度搬迁,从墓地旁边,搬到了市集旁,又从市集旁边搬到了学校附近,因为孟母的不辞辛劳,使孟子在学校旁受到了好的教育,学有所成,成了一位赫赫有名的人。这就是《孟母三迁》看了这个故事,我体会到孟母为了孟子的学习,煞费苦心,搬了三次家。感慨万分的我明白了正是孟母对孟子的爱,使得孟子学有所成,孟母真是用心良苦啊!我情不自禁地感慨道:“这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呀!”

由此,我想到了我的父母。这是一个酷暑难耐的日子,气温高达35°c,妈妈一下班连晚饭都顾不上吃,就马不停蹄地带我去了作文班,在教室外面满头大汗的耐心地等待,但妈妈此时已饥肠辘辘,肚子早已唱起了“空城计”,可她还依然等着我上完课,也不为自己想,什么都先想到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的爱,像园丁精心栽培着我;像耀眼的太阳赋予我阳光和温暖;像水一样滋润着我;是我心中的疗伤药!母亲的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它可以战胜一切,可以融化一切……

孟母三迁作文4

孟子和母亲住在一个依山傍水,空气清新的小山村。

孟母每天去镇上辛苦摆地摊维持生活,回家较晚,嘱咐孟子放学后要认真写作业。孟子知道母亲要求严格,每天都会及时完成作业。有一天,孟母收摊回来,发现孟子不在家,非常着急,就四下寻找,发现孟子正和一群山村里的孩子嬉戏、打闹。孟母一看很是担心,她想:长此下去,我儿的成绩必然会下降,这不是我安顿孩子的地方。于是孟母决定搬家。

孟母带着孟子搬到了城里,住在一个酒店的28层楼,虽然房租贵了点,但孟母想到不会有人打扰儿子的学习,自己苦点没关系。经过一段时间的风平浪静,不久,孟母发现孟子每天回家都是非常的疲惫,仔细追问才知道,原来酒店住的都是有钱人,他们经常威胁孟子放学后,给他们他们擦鞋,天天如此,导致孟子疲惫不堪。孟母想自己的孩子怎么能受到这样的欺负呢?于是便到当地派出所报案,可那些人用钱买通了派出所的所长,不但不认错,还反咬一口说:“是你儿子自愿的。”孟母实在受不了,就又搬家了。

这一次孟母搬到一个图书馆附近,她想现在儿子看书方便多了,想看书时直接去图书馆看书就行了,不但可以增加课外阅读量,丰富知识,还可以提高学习兴趣,这样岂不是两全其美吗?孟子也非常欣喜,每天一放学就钻进图书馆,看得津津有味。但是好景不长,孟母发现孟子每天在吃饭时,经常突然哈哈大笑,孟母觉得有些奇怪,于是趁孟子放学时,孟母就悄悄地跟在其后,发现孟子进了图书馆,选了一堆漫画书。孟母顿时明白,原来自己的儿子每天都沉迷在漫画书中,其他经典书籍一概不看,甚至连作业都不愿意写了。孟母想:这个地方再也不能待下去了,这不是我安顿孩子的地方。于是孟母决定再次搬家。

这次孟母搬到了一所学区房附近,住在学校旁边,孟子每天按时上学,放学后认真写作业,没有人打扰,学习成绩飞速进步。

十年后,孟子考上了清华大学了,毕业后在吉安市建了一个大公司,当了董事长,孟母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安享晚年。

孟母三迁作文5

从记事开始,便听着《孟母三迁》这个故事一直到现在,99.9%的'老师、长辈以及同学都认为孟母三迁是明智之举,令人赞叹不已。但是,他们与孟母一样,没有认识到迁家之举的阻碍因素。

首先是经济因素,这是一个根本原因,是孟母迁家的最大的一个因素。自古以来,便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说。而生产力与经济基础,说明白点就是资金问题。众所周知,孟子从小与孟母相依为命,孟母的唯一工作是织布,在当时,靠织布为生的又何止孟子一家,孟母一人之力又能织出多少布来。所以,孟子家的收入可谓是微乎其微。试问,孟母从何而来如此“庞大”的一笔经费用来三迁呢?

其次,历史遗留问题,即孟家的老房与孟家祖宗的“遗留物”。在中国,特别是在古代封建国家,对于自家祖上留下来的物品尤其是房屋这一类,不管是好或是坏,必须要承袭。祖宅就好比一个国家的都城一样,象征着国家的根基所在,不在灭国与换朝之际,不得随意搬迁。何况,孟家还有n代的祖宗牌位呢,这些都是孟家祖宗的“产物”,又岂是说换位就换的吗?有了这些“产物”的阻碍,迁家就不再是一件轻松的事。

再者,人际交流与户籍问题。在某个地方待久了,绝对会对这个地方与这个地方的人们产生感情,何况是故乡与故乡的亲人呢!这就会动摇一个人的决策。搬家到另一处时,开始必然会应为陌生而产生胆怯的心理,这时,就必须去适应,去融入其中。在这一期间,这些不利因素会对人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压力。此时的孟子,是一个什么事都只懂得效仿、什么道理都不明白的顽童,要他跨越这一道坎去蹲在私塾的墙外“学习”,这是难以做到的。现今,大多数孩子对父母亲的这种做法只会觉得厌恶。最后一个主要阻力,户籍。户籍记载着一个人的终生基本信息,而这些信息要与这个人“同生死”,休想摆脱它。在现代,户籍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工作与学习,甚至,没有户籍,就不能够称之为公民。纵然在古代没有那么潮流的户籍本,也有记载个人信息的记录簿。因此,这也是孟母迁家的又一难以解决的问题。

有了这一系列的难题,孟母迁家还是明智的,令人赞叹的吗?毕竟:学习是自己的事。

孟母三迁作文6

孟子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幼年丧父,家庭贫困,和母亲两人相依为命。那么孟子又是怎样获得如此大的成就的呢?那就要从头说起了。

孟子小时候的家就住在坟墓附近,孟子常常会听到那些送葬队伍哭天抢地地嚎啕大哭。有一次,他听到送葬的人说:“我说你是没穿盔甲吗?穿了怎么会被别人一剑刺死了呀?你死得好冤枉啊!”孟子听了暗暗地笑了笑。有一天,孟母的朋友来他们家作客,孟子一见到客人,突然嚎啕大哭地说:“我说你是没穿盔甲吗?穿了怎么会被别人一剑刺死了呀?你死得好冤枉啊!”孟母的朋友一听这话,愣了一会儿,招呼都没打就赶紧夺门而出。孟母当时很吃惊,孟子小小年纪居然讲出这种诅咒别人的话来,同时她也觉得不能再呆在这种环境下生活了,于是孟母对孟子说:“儿子,咱们搬家吧。”

孟子第二个家搬到了集市旁。每天天还没亮,集市里就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好不热闹,有宰羊的、宰牛的、杀猪的……有一次,孟子听到一句很有趣的话,那人说:“胖牛,你往哪里跑,我杀了你。”孟子听了偷偷地笑了笑。一天,孟母的朋友来探望他们,当时客人左手拿着一只鸡,右手拿着一只鸭,笑容满面地正跨过门槛,谁知道这时孟子嗖的一下冲了出来指着客人怒声吆喝道:“胖牛,你往哪里跑,我杀了你。”客人被吓得连忙扔掉手里的鸡鸭转身撒腿就跑了。孟母在后面喊都喊不回她的朋友,回到家里她又气又恨,心想:这样下去,孟子将来有可能会变成一个粗暴、凶残的人,不行,我们还得再搬家。

就这样,孟子第三次搬家了,这次他们的家搬到了一间私塾旁。每天早上孟子都能看到一些学童背着书包去上学,他们彬彬有礼地互相鞠躬问好,而且经常听到隔壁学校传来朗朗的读书声,耳濡目染,孟子也慢慢地变得温文有礼,口中常常念出不少国学经典的句子来。孟母看见了非常高兴,她觉得自己搬了三次家,这次真的搬对了。后来孟母也把孟子送去私塾读书,从此孟子得以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学习。

正因为孟子有一位这么聪明、这么有远见的母亲,从小营造了一个非常良好的学习环境给孟子,再加上孟子天生的聪明才智,使得孟子不断地攀越一个又一个高峰,最终成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

《孟母三迁作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5 烽云国学网 www.itfyun.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