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教学计划汇编十篇
时间过得太快,让人猝不及防,我们又将学习新的知识,有新的感受,请一起努力,写一份教学计划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教学计划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计划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计划 篇1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和所学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求 几个相同加数和)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会根据乘法的意义和所学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求几个相同加数和)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
用语言表述清楚解决问题的思路
教具、学具准备:
CAI课件
教学方法:
引导法,归纳法,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复习旧知
师:今天森林里正举行各类竞赛啦。哟!那边一群小动物,它们好象正在进行口算竞赛呢。让我们也来试一试吧。出示:
2×2= 3×2= 2×5= 2×4=
5×3= 4×3= 3×3= 5×4=
要求:同桌轮流各抽四题考对方。
师:让我们用掌声表扬胜出的同学呢?咦,那边走来三头大象,它们在干嘛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设计意图: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复习刚学过的2-6乘法知识,为学生顺利解决本课的问题进行铺垫。采用二人小组互考的模式,最大程度地扩大参与面。)
二、解决问题
师:哦,大象兄弟正在举行运木头比赛呢!
动画出现“三头大象运木头、每头大象运2根”进入画面的情景。
1、引导观察主题图,并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师:从图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呢?(有3头小象在运木头,每头小象运2根)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吗?(一共运多少根木头?)
教师板书:一共运多少根木头?
师:同学们,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3、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师:3头小象,每头小象运2根木头,一共运多少根木头?怎样计算呢?
(1)学生独立思考解决
(2)小组讨论:
(3)全班汇报交流、重点说算理。
生:2+2+2=6(根)(板书)
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呢?
生:求一共有多少根木头就是把3头大象运的木头合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2×3=6(根)(板书)
师:你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呢?
生:因为这里有3头大象,每个大象运2根木头。求一共运多少根木头其实就是求3个2根是多少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求一共运多少根木头其实就是求3个2相加的和是多少?所以可以用乘法计算来解决。
师:还有别的列式方法吗?
生:还有一种,3×2=6(根)。(板书)
师:说说你的想法!
生:它也是求3个2相加的和是多少?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要求一共运多少根木头?其实就是在求3个2相加的和是多少,所以可以用乘法计算解决。列式时即可以用2×3=6,也可以用3×2=6来计算
4)完善课题:用乘法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收集信息,使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运用
师:刚才我们用乘法解决了大象运木头的问题,大伙都很开心吧!让我们到森林的另一角去看看别的小动物又在干什么?
1、59页做一做
课件出示59页做一做中的情景图
(1)同学们,从这幅画面中你看到了什么?
归纳学生可能会说到的答案:
有美丽的白天鹅,它们或在湖中戏水或在飞翔;
有聪明的小猴子,它们有的在树上攀爬,有的在地上玩耍。
有可爱的梅花鹿,它们在草地上休憩、玩耍、吃草。
(2)你能根据画面上这些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并解决它们吗?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59页,完成做一做!
(3)汇报、交流提出的数学问题(先同桌交流,要求每个同学至少提出一个问题。再全班交流)
(a)整理学生可能提到的问题并板书:
一共有多少只天鹅?
一共有多少只小猴?
一共有多少只小鹿?
(b) 分别指名说出如何列乘法算式解决并板书
(4)思考:在这里要解决的问题都不一样,为什么都能用乘法计算来解决呢?
学生回答后师生共同归纳出: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像这样——只要是求几个几相加和是多少的问题都可以用乘法计算来解决!(设计意图:“做一做”是一幅包含多种数学信息的情境图,此题与主题图在训练思想上就增加了难度,由一幅图只可以提一个可以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跨越到在一幅图中可以提出多个用乘法计算解决的问题。练习题的设计遵循了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思维训练规律。
2、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师:刚才运用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了这么多的实际问题,你们真了不起。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的数学问题,也可以运用我们今天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你们想试试吗?
(1)练习十二第60页第1题,独立练习,然后汇报、重点说算理。
① 一共浇多少棵树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画面,从中找出解决“一共浇多少棵树”所需要的数学信息。
②学生独立解决,然后指明汇报、重点要求说明:知道哪些信息?要求解决什么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2)练习十二第60页第2题,独立练习,然后全班交流自己的想法。
①独立解决
②汇报:知道哪些信息?要求解决什么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设计意图:相较学生在观察中收集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环节,学生通常并不会感觉太难,他们感到最困难的应该是用语言表述清楚解决问题的思路。通过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表述信息和问题,以及自己解决问题时的想法(思路),使学生逐渐清楚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步骤),同时加深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有助于解决难点]
(3)练习十二第60页第3题,说出商品价钱,独立练习,同桌互相判断对、错。
①说出每种商品 ……此处隐藏10426个字……>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1人。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教材分析
四年级上册教材共四个单元,第一单元“珍爱生命”,第二单元“安全地生活”,第三单元“花钱的学问”,第四单元“关心你,爱护他”。
四年级上册教材向学生展示了从家乡民风、民俗到工业、农业、交通、通信、生活常识等多个方面的社会生活事实,教材在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探究社会的过程中,努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学习解决人际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技能。四年级上册教材的显著特点是让学生在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的过程中进行道德教育,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作为教材编写的“明线”,道德教育作为教材编写的“暗线”。
如第一单元《珍爱生命》,引发学生思考:生命给世界带来了什么?我们怎样做才能成为植物和动物的朋友?我们的生命是谁给予的?为什么说生命是生生不息,又是有限的?第四单元“关心你,爱护他”,以爷爷奶奶的故事作为引线,感受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手,是关心。说话做事多替邻里乡亲着想,是理解。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的品德教育很自然地蕴含在社会事实之中,使品德教育的“无痕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三、教学目标
1.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奠定基础。上册教材通过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意义,掌握安全常识,懂得花钱的学问,伸出友爱的手,大家的事情大家做。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对社会基本事实的认识不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是引导他们看待社会现象的时候,能探究和思考社会生活中,各类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本质。
2.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对间接生活的认识和了解。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因此四年级上册教材在编写时,注意了将社会事实方面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能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3.注意了相关知识的整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打破学科界线的“综合课程”。四年级上册教材在处理各知识领域之间的关系及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上,将跨学科的知识有机地融为一体,在本册教材中,涉及到了人文,情感生活等方面的知识,教材将这些知识综合在一起,强调认知与情感综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
4.将引导学生获取信息与指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和社会研究能力。
5.通过活动的设计和教材中的留白来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和参与实践。四年级上册教材仍注意了对学生活动的引导,教材根据内容需要设计了许多学生直接参与的活动,让学生通过亲历的活动来获得对社会的认识和体验。
四、教学基本思路和方法及主要措施
教学中主要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际操作法、演示法、练习法、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
1、改变陈旧的观念,树立新观念 2、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理念 3、要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 4、改革教学方式 5、重视学生学业评价
五、优生的培养及学困生转化措施
1、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学生透过老师的行为来判断老师的人格,一旦他认可了老师的人格,他就会接纳之,从而完善自己的人格。只要我们用一种合理的、民主的鼓励和宽容的态度来对待学生,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目标,用发展的目光看待学生,用满腔热情和期望去塑造学生的性格,相信耕耘就会有收获!
(1)、课堂内外尊重个体。
尊重学生,还表现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有创造力又具个性特征的人。
(2)、点燃自信、磨砺性格。
自信是成功的保证, 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战胜自我很重要,要让他们明白老师心中永远有他们的位置,老师永远都在关注他们,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闪光点,让他们在黑暗中看到希望。在困境中重拾信念。
(3)、欣赏、鼓励、张扬优点。
激励永远是教育的态度。给学生一些鼓励,可以唤起后进生的上进心,张扬他们的优点,从而感受到成功感。针对学生发展倾向方面的特点,积极鼓励引导,奖励学生发展中的优势倾向,发展和张扬学生的个性,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个性特长,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成功和长处,都能保持强烈的自信心和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2、优生的培养:(1)重点培养,课上除完成课堂作业外,给他们安排一些有难度的题目练习。 (2)隔周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比赛活动,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
教学计划 篇10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我校三年级共有40人.是一个单班.对于三年级学生的知识面相对较窄,音乐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多,有一大部分在一、二年级学生乐理知识都没有掌握好,识谱能力和欣赏能力都较差,但他们的感受、探索、创新能力正逐步增强,必须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去感受音乐美。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歌曲和乐曲十八首,这些作品思想政治内容好,歌曲感情健康明朗、积极向上,音乐形象生动有趣、浅显易懂、富有童趣;其旋律明快、优美、质朴,具有较强的艺术魅力与较大的吸引力。其体裁形式活泼多样,格调清新高雅。它充分体现教科书对学生进行品德、意志、情感以及与人合作、处世的生活态度等方面的培养教育,有利于学生个性和谐健康的发展。
三、教学资源开发
发重视直观性和实践性教学,充分利用卡片、录音带、vcd、多媒体等教学工具和现代远程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四、教学任务和目标
⒈唱歌
(1)本期背唱4至5首歌曲。
(2)培养学生独立、自信的唱歌能力。
(3)学生用正确的口形唱歌、咬字、吐字。
(4)学习用强弱快慢的手段表现歌曲情感。
(5)学习简易的轮唱、二重唱。
(6)学会使用竖笛吹凑简单的歌曲
2、音乐知识
学习有关识谱知识。较难的音程、节奏,可通过教师范唱、学生模唱的方法来解决。
3、欣赏
结合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识,进一步加强情感的能力。加深对音乐形象的感受,能注意倾听或哼唱主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的记忆力。
五、教学措施
在课堂上通过Ji趣、协作学习、自主学习。借助各种不同的课外资源,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气氛中掌握所学的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5 烽云国学网 www.itfyun.com 版权所有